通识学院举办“中国文化概论——川美大讲坛”第三十二讲
发布时间:2025年04月24日 16:40 作者: 浏览:

4月23日晚,通识学院邀请南京大学成祖明教授为全校师生带来“中国文化概论——川美大讲坛”第三十二讲:尊德性而道问学:《中庸》尊孟传荀与中国思想史的现代奠基。讲座采取超星在线学习的方式进行,近一千名师生参与了课程的在线学习。

本期主讲人成祖明,安徽凤阳人,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;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江苏高校学术带头人;江苏省政协委员。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,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,曾先后赴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、耶鲁大学、哈佛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担任访问交流学者。在《历史研究》《哲学研究》《世界宗教研究》《世界历史》《文史哲》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,著有《记忆的经典:封建郡县转型中的河间儒学与汉中央帝国儒学》(人民出版社2019年)。主要研究方向:先秦秦汉史,中国经学思想史,中西(圣)经学比较研究。成教授深耕中国思想史多年,尤其聚焦于儒学的现代转化。

成教授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剧变切入,揭示了儒学如何在“礼崩乐坏”的动荡中,通过“礼观念内向化”重构社会秩序。从孔子“仁”的提出到孟子“心性论”的展开,再到荀子“知性转向”的礼治重建,我们看到了儒家思想如何在回应时代困境中不断自我更新。最终,《中庸》以“尊德性而道问学”的智慧,统合了孟子与荀子的思想张力,为中华文明奠定了“致中和”的精神内核——既坚守内在德性的崇高,又追求学问实践的广博。

成教授以《中庸》中的经典语句“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,致广大而尽精微,极高明而道中庸”作为结尾,鼓励我们在学习与实践中,既注重内在德性的培养,又追求学问的广博与精深;既怀抱高远的理想,又脚踏实地,以中庸之道回应时代挑战。

“中国文化概论——川美大讲坛”是由通识学院开设的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通识必修课程。课程以讲座的形式开展,共设置“文化理论综论”与“艺术专题演绎”两大板块,每个学期交替进行。本课程旨在丰富同学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了解,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,凸显通识博雅的素质教育理念。


Baidu
map